【广州日报】突破“年龄禁区”!中山一院为85岁老人实施腹部外科最复杂手术

2020-05-30

为超高龄患者动手术,曾经被认为是禁忌。如今,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外科医生取得不断突破,为“80后”动手术已变成现实,且在不断突破年龄“禁区”。

5月29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胆胰外科主任殷晓煜教授手术团队在机器人辅助下,成功为一例85岁的超高龄壶腹部肿瘤患者施行堪称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第10天,老人便顺利康复出院。

海南老伯全身黄染 肿瘤长在特殊位置

85岁的周老伯(化名)是海南人,患有慢性胰腺炎。半个多月前,因出现脸色发黄、上腹部隐隐作痛,他到当地医院就诊后查出壶腹部肿瘤,随后慕名到广州就医,找到了素有“华南肝胆胰手术一把刀”美名的殷晓煜教授求助。

“患者就诊时,有严重黄疸。”殷晓煜说,经过CT、MRI、超声造影等相关检查,发现壶腹部有1厘米大小的肿物。超声内镜检查显示肿物让胆总管下端和胰管均有扩张。

“他的肿瘤长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刚好长在胆总管下端和胰管汇合的地方。想要完整切除肿瘤,就得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殷晓煜教授表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是治疗胰头部及壶腹部肿瘤的标准术式,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要切除部分胃、十二指肠、部分小肠、胰头、胆管、胆囊,再把剩余的小肠与胰腺、胆管、胃分别吻合。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具有风险大、并发症高的特点,胰瘘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殷晓煜教授表示,加上患者年事已高,手术风险比普通患者更高。就诊时,周伯受病情影响加上高龄导致的消化功能不佳,患有低白蛋白血症,营养状况较差。

机器人助力 老伯转危为安

经过细致评估、充分术前准备,殷晓煜教授团队最终决定采用机器人辅助方法为患者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虽然患者伴有明显的慢性胰腺炎症,术中解剖十分困难,但手术机器人高倍放大的裸眼3D视野、操作灵活、解剖精细、创伤小等突出优势,确保了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中出血仅100毫升,为术后顺利恢复提供了保证。


机器人辅助手术进行中

殷晓煜表示,由于手术做得十分精细,周伯并未出现此类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胰瘘。周伯恢复情况良好,术后十天即康复出院。


患者出院前与殷晓煜教授合影

屡创“华南第一” 肝胆胰手术量率先“破百”

中山一院为超高龄患者成功施行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也标志着该院复杂机器人手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广州日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殷晓煜教授手术团队已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各种胰腺、胆道及肝脏手术300多台,是华南地区完成机器人辅助肝胆胰手术例数最多的医生,同时也创造了多个“华南第一”的纪录:完成华南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肝切除术,是华南地区首位机器人肝胆胰手术量突破百例的医生,被评为手术机器人“2017年度人物”,也是当年华南地区唯一一位上榜的肝胆胰外科医生。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梁嘉韵、彭福祥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任珊珊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279828?site4&columnID=0

2020-05-30